.:.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铁锤]价格战不管用,中产被掏空,是时候发钱了
本頁主題: [铁锤]价格战不管用,中产被掏空,是时候发钱了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云中雀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2541
威望:665 點
金錢:101110 USD
貢獻:1024 點
註冊:2019-10-01

[铁锤]价格战不管用,中产被掏空,是时候发钱了


转自微信公众号 铁锤微观



现在的消费市场供给端,呈现了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各行各业都在血拼价格。

首先是汽车行业的价格战,从去年初打到现在,一发不可收拾。比亚迪不惜背刺老车主,也要把低价进行到底,通过大规模官降,强势抢夺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导致燃油车成为价格战的重灾区,并对大众、丰田、本田等品牌形成了压力。

乘联会数据,6月份汽车零售176万辆,同比下降6.7%,其中新能源车85万辆,同比增长28.6%。从这两个数字可以反推出,油车现在的销售处境有多艰难。

去年三季度,高端品牌的单车优惠快速突破6万元,BBA等主流高端品牌损失惨重。今年更甚,部分车型售价大跳水。

这是最近网上热传的一张图,来自智能汽车产业新媒体“车东西”,由于政策差异,各地的降幅不同,大家参考着看一下:宝马3系降幅在20%以上,i3降幅40%以上,“宝马腰斩式大降价”还上过热搜;奔驰C系降幅也接近40%,EQ系列部分车型实际售价降至5~6折;奥迪A4、Q5降幅也都超过了30%。



毫无疑问,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优惠了,而是“大放血”。可以说,今天的汽车销售价格内卷程度,堪称全球第一。

车企不停卷价格,也正倒逼汽车产业链末端的销售公司积极转型。原因无它,价格战拖累了经销商,资料显示,2023年广汇汽车、永达汽车、百得利控股、美东汽车等汽车经销类上市公司,均陷入净利润下滑的窘境。

此外,这场由比亚迪领衔的价格战,更是逼得一众国内新能源车企大佬“拍桌子”,广汽董事长曾庆洪直言,“企业目的是盈利,是为国家作贡献,为社会作贡献,交税、就业。这样卷下去不是办法,要有大格局。”

我很少谈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问题,今天索性也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面对价格战,国内车企老板哭天抢地说“再卷下去大家都活不了”,多少有点“工业怨妇”的意思,这更是典型的自欺欺人,新能源汽车材料电池这两年价格都降成啥了,车企的成本降下来了,终端销售的价格没有理由不降。

再者说,市场经济降价内卷是必然趋势,靠价格联盟救不了汽车销售市场,靠低质、低配和千年不变的组装工艺,更不可能在全球汽车工业市场站稳脚跟。

车企之间妄图在价格层面对齐颗粒度,达成一致利益联盟,把镰刀对准消费者,这不是为汽车工业好,而是利益占尽、固步自封、作茧自缚的表现。

我相信经过这一次的市场自我调节式的大浪淘沙之后,中国汽车工业的明天会更好。因为这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背后,是市场正在经历淘汰赛,未来只有具备技术、根基、产品特色和市场认可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

技术卷不动,价格卷不动,卷铺盖总卷得动吧。

讲真的,中国的汽车消费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被重视过。我的理解,这件事的底层逻辑不是汽车厂商善心大发,而是市场经济的自主选择——价格战的背后,都是为了生意和利益,订单没有了,消费也就不存在了,遮羞布迟早要被扯下来。

那么问题来了,汽车价格战打了这么久,到底有没有刺激到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答案是否定的,麦肯锡调查显示,有八成的消费者表示价格战并未能给自己的购车决策带来积极影响。从销售数据来看,车企们也正普遍面临“营收小幅增长、利润大幅下降”的尴尬局面。

为什么会这样,价格明明已经很低了,消费者为什么反而更理性了?答案我们后面再揭晓。

其次是房市,价格战亦是暗流涌动,这是市场遇冷后,开发商用脚投票的结果。

最近陪着朋友跑了不少售楼处,总体感受是,从售前的抢客、接待、服务、态度,到售中的价格谈判,开发商都诚意满满。同板块楼盘之间,价格战打的火热,低于备案价卖房成常态。很多去化缓慢的楼盘都推出了零首付、首付补贴、送家电、送车位等活动,算下来,现在购买新房比前两年便宜了一至两成。

另据凤凰网房产报道,返押金、特价房、工抵房、首付贷等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正“隐秘”地活跃在上海各大售楼处案场。

在北京,有的楼盘更是最高直降2.3万/平对外销售,比官方指导价、周边在售项目均价都低了一大截。

强如一线城市,都要靠降价才能勉强有销量,其它城市的处境可想而知有多艰难。

再就是手机市场也打响了价格战。

今年618正赛尚未开打,苹果就率先降价,而且是历史最大折扣,新品系列最高降价2000+,以价换量意图明显。

在竞争压力增加的情况下,一直价格坚挺的华为也开始了降价,此外还有政府补贴、运营商补贴,所有优惠加在一起,购买一部中端价位的手机,至少能便宜500-1000元。

今年618各大手机厂商的价格战也很激烈,但销售情况并不乐观,618期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为1310万部,同比下滑2%,销售额623亿元。

另IDC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71亿台,同比下降5%,创近10年以来最低出货量记录。消费者需求持续低迷。



手机出货量开始萎缩,我觉得除了显性的厂商创新乏力,开始敷衍消费者,芯片短缺之外,隐性的原因是市场趋于饱和,以及消费者更换新手机的周期也明显拉长了,平均换机周期超过40个月,2021年是25.3个月,增加了市场的“消费惰性”。

而换机周期拉长,根源在于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包括经济衰退的担忧,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影响了智能手机的销售。

综上,汽车、房子、手机等卖不动后,卖家都不约而同搞起了价格战,究其根本是需求端的疲软。

我们放大到全国的消费数据来看,5月份,全国社消总额同比增长3.7%,1-5月同比增长4.1%,增速明显放缓。按零售业态分,百货店、品牌专卖店零售额分别下降3.2%、1.0%。

有一说一,现在大家消费的方式也更侧重网购了,前5个月,网购占社消总额的比重接近25%,其中吃穿用分别增长19.6%、9.0%、10.8%。社消中的餐饮收入增速虽然4连降,但仍然同比增长8.4%。

这也应了那句话,现在人们除了吃吃喝喝旅游看演唱会这些小消费给力之外,购房购车甚至是换手机等大件消费的热情,降到极致了。

在网上随便瞄一眼媒体的文章,基本说的都是“报复性消费从年头火到年尾”,消费市场一片繁荣,宏观数据也非常好看,但是具体到个人,大家又都在精打细算,消费降级,宏观和微观之间严重撕裂。

回到文章开头的提问,为什么价格战打得火热,但是消费者反而更理性了?

一句话概括就是,人们的消费能力是由钱包的厚度决定的,有钱自然任性,没钱只好理性,换言之,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支付能力却是有限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供给过剩,需求不足,会导致内卷,内卷的结果就是血拼价格,无休止的价格战则会导致供给端受损,继而影响到需求端的收入和就业,最后恶性循环。

理论上,价格战有利于消费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卖家也要算经济账,很多车企被迫降下来的销售价格,总会以另一种方式来弥补,只是弥补的方式和后果可能不是大家愿意见到的。

就拿比亚迪降价卷死车圈来说,其它厂商的确有很积极的参与,从豪华品牌到平价代步车,价格优惠了很多,但消费者买到的未必还是原来那款车,因为价格战打的越猛烈,减配只能越猖狂。

所以,当我们在聊各行各业白热化的价格战和消费萎靡时,其实我们在聊的是收入和就业的处境艰难。而能撑起一个国家消费的,自然是规模庞大的中产消费人群,他们更是国家个人税的主要来源。在简中互联网,大家可能不认可“中产”的说法,没关系,概念不重要,我们只说事实。

《新中产白皮书》显示,43%的新中产家庭在2023年资产缩水,这个数字在2022年和2021年分别为31%和8%。



中产的大规模诞生,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经济高速增长、优势产业崛起、房地产狂飙发展,有一群人在收入和财富积累两个维度上较大幅度地跑赢了社会平均水平。

当中产的劳动收入和财富积累两头减少时,也即意味着经济步入下行通道,房股等泡沫开始戳破时,中产的收入和财富也开始被掏空。

今年前5个月,和收入相关的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同比下降6%、同比下降1.7%。财政部说过“年收入10万元以下个人基本不缴个税”,所以数据反映的是现阶段我国的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显著下降了。

前两天中金公司员工上天台事件,就是中产消亡最好的例子,高杠杆状态遭遇资产价格大跌和收入下跌双重冲击,现金流扛不住,于是悲剧就发生了。

另外结合胡润财富报告的数据,2023年中国15年来第二次出现高净值家庭数量下降,总财富也比上一年下降了3.6%(约3万户),报告中提到的高净值家庭是指拥有千万资产的家庭,2022年度数量为208万户。

基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我们现在的收入结构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中低收入群体数量大幅扩张,高收入群体小幅萎缩,中高收入群体数量减少。理想的社会阶层的收入分布应该是橄榄型的,即中等收入群体数量最多,低收入和高收入群体占比较少,我们现在越来越趋向于M型。



日本的大前研一在《M型社会》一书中说,中产阶级的消失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会直接影响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平心而论,今天的中国是中产白领最苦逼的时代,有自己的因素,但更多是社会因素。

而中产返贫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中国社会福利的缺失,导致上学贵、看病贵,生活缺乏保障,只能焦虑的拼命赚钱自己保障,但是一套房,足以全部把你榨干。

一些专家学者也总是喜欢批评年轻人不生娃,他们没说的是幼儿养育至今没纳入国家体系,依然属于个人成本的范畴,不生是年轻人在考量各种时间、金钱成本之后,作出的最优选择。

根据大前研一的建议,中产想要存活,需要放下各种所谓的“理所应当”,同时做好家庭风险防御,即必须削减一些自认为理所应当但非必要的开支,像过度鸡娃、下行周期拼命加杠杆,尤其要提高对于最大回撤的风险认知,也即是说,储备一笔足以穿越周期的现金流是每个人必修的投资课。

这两天刷短视频,看天津的大爷大妈跳水游泳玩的不亦乐乎,但定睛一看底下的评论,清一色都在说,退休金又涨了3%,当然要庆祝一下,我要有他们那么高的退休金,也不至于每天像行尸走肉一样当个牛马打工人。

这一刻,简中互联网上“老年人朝气蓬勃,年轻人死气沉沉”的说法具象化了。

前段时间,高考出分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聊一个老话题:700分和700万怎么选?

这有什么好纠结的呢,我会毫不犹豫选择700万,被社会毒打多年,我已经非常务实了。有人可能会反驳,名校毕业生年薪百万不是问题,但显然这种说法在大数据中不构成普遍性,大多数人毕业三四年撑死了也只能拿两三万的月薪,和700万比起来,是满满的无力感。

说句很俗的话,相较于高分,现实中有一个行长的爸、高管的妈、有钱的叔、从政的哥,人生开挂的概率要大得多。

更重要的原因是,现在哪怕是名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也不是一般的大:今年毕业生接近1200万,高考人数1350万,5月份的青年失业率维持在15%左右的高位,日韩同期分别为4.4%和6.7%。根据智联招聘的报告,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单位就业只有55.5%,要比去年还低2.1个百分点。而考研、自由职业、慢就业有所上升,说明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意味着,有接近一半的年轻人未来注定要靠啃老和在铁人三项里苟活。

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赚多少钱,而是学历加速贬值,无工可打的问题。

这种问题该怎么改善呢?


供给端本来就过剩,继续加大力度在供给侧改革只会让更多人失业,所以突破点在需求端。

首先解决就业,刻不容缓,重点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中年失业者,尤其是后者,通常背负房贷、车贷、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的重任,失业将对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冲击。

他们中的大多数,目前还是通过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灵活就业岗位解决了阶段性的工作机会,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大量失业者涌入这些岗位,结果就是底层容身之所的行业也卷上天了,大家的收入一起跟着降。

所以,解决这三大群体的就业问题,还要靠国家,既需要财政发力上项目,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也需要政策向民营经济倾斜,目的是扩大就业,让钱流到老百姓手中。

其次是改善收入端的分配,可以是收和支同步进行,既然直接提高收入不太可能,那么可以曲线进行,比如提高个税起征点,加大社会福利保障投入。尤其是楼市那边,就不要再挤牙膏了,继续降利率,尤其是降存量房贷利率,早就可以更进一步了。

再者,我们说过,现阶段居民部门消费紧缩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增速下降,以及家庭负债表受损,所以修复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是关键,稳房地产和金融市场是突破口,因为国人超过7成的财富在房子上。

最后如果有一些实招出来,对于中低收入阶层来说会是很好的消息,比如直接发钱。

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吧。




赞(158)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7-12 09:04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1-10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