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关于疫情 再聊两句
津味杂谈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7270
威望:8365 點
金錢:2222 USD
貢獻:14686 點
註冊:2019-01-29

关于疫情 再聊两句

来源: 西坡原创

昨天有朋友发给我一些聊天记录和视频,讲的是某地在疫情防控中的乱象,大意是一些居民配合防疫去集中隔离,隔离期满却在家门口被拦住,有家不能回。天都黑了,老人孩子还在大马路上,只有行李相伴。

看过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又感觉很无力。朋友说,你可以写一写啊,让更多人看到。可是从哪里写起呢?写出来又有什么用?

首先,我没有办法调查事情的前因后果,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也不知道后来问题有没有被解决。如果问题已经被解决了,肯定会有人说我存心捣乱,专盯着坏事不放。即使没有解决,也会有人指责我格局太小,只看到枝叶,看不到全局。

我可以不理会这些指责,也可以不在乎风险。但上一篇写疫情的文章被删之后,我感到很难受。那篇文章下边有许多留言,大家都在讲述在疫情下的微观生活体验。很具体,很生动,不是抱怨,而是单纯的记录。

我记得有位读者说,这个月已经做了31次核酸。我说,这才到30号,他说有一天做了两次。

我的公号设置的是关注七天才可留言,但那篇文章下边的留言如泉水一般汩汩不绝。做自媒体最开始的就是这种时候,不是你登高一呼大家纷纷叫好,而是你说了点什么之后,大家也自然而然想说点什么。不是喊口号,抖机灵,而是说点自己的事,身边的事。那份轻松和信任,是我最珍视的。

可是文章消失了,那些留言也魂飞魄散,我眼睁睁看着,无力回天。

在社交媒体时代,我们的情感经常是断片的。文章的突然消失,只是其中一种。刷手机看到一些喜剧或悲剧,一笑或者一哭,然后继续往下刷。就像拿着遥控器来回换台一样。不同的是,电视剧肯定是假的,网络上的事却是真假参半,你只能看到切片,看不到全貌。那切片可能是冰山一角,可能是管中窥豹,也可能是断章取义,甚至是摆拍。

事实无法落地,我们的情感就只能悬在半空中,如此反复,人心变得麻木,对什么都淡淡的。哭也不是真哭,笑也不是真笑,一年四季的温吞水。偶尔觉得这样活着不像一个人啊,于是再碰到恶劣的事情,大声疾呼几句。可是呼完之后很快就后悔了,因为你发现引不起别人的反应。可是别人大声疾呼的时候,也不曾引起你的反应。归根结底,我们的情感容量是有限的,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帮不到远方的人们,反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非人非鬼,实在不是划算的买卖。所以我有时候想,互联网带给我们的究竟是实际能力的扩展,还是幻觉的膨胀?

透过屏幕,我们可以真切看到无数个体的命运,可能比当事人的亲友看到得更快。但我们站在屏幕这边,无能为力。远方的哭声,成了我们生活的背景墙。理论上的所有人与所有人的即时连接,像水泵一样,把我们的情感逐渐抽干。

既然无法拯救远方的人,我们最大的任务是不是活在自己的生活里,保卫自己的情感与理智?有人说,这不是岁月静好派了吗?我承认这是一种退却,从推动社会进步向保全自我的退却。但山火已经烧到自己身上了,再不退却又能怎么办呢?

在我看来,“互联网推动社会进步”这场大梦已经宣告破产了。互联网或许开拓了普通个体的眼界,但并没有解放普通个体的行动能力,而是把个体牢牢钉死在了只可观看无法行动的位置上。今时今日普通人的任务,不再是借助互联网去拯救谁、去改变什么,而是如何躲避互联网的操纵与裹挟。

关于疫情,我有一件很后悔的事。我应该从一开始就记录自己的日常疫情体验。因为我没有做这件事,所以我不仅失去了疫情前的正常生活,而且失去了对这几年非正常生活的正常记忆。现在我回想这几年与疫情有关的事,脑子里只有一些口号、段子和不成形状的情绪。这才是真正的浪费生命啊。

从一开始,我们就太想要把疫情当成生命中的一页意外翻过去了,所以没有正视它,没有严肃地思考它。总有人说,普通人没资格置喙防疫政策,那么普通人总有资格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吧。

张爱玲有几句话说得很漂亮:“人生安稳的一面则有着永恒的意味,虽然这种安稳常是不安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时候就要破坏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它存在于一切时代。它是人的神性,也可以说是妇人性。”

再过个几十年,我们或许就会知道,谁真正没有辜负这几年的疫情时光。现在无力感四处蔓延,最简便的疗愈,或许就是拿起笔,记点什么是什么。

赞(73)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9-06 06:18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1-12 13:26